热点新闻
综合信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综合信息>>正文
学好党史·讲好山大故事:从退休老人的回忆中看山大——徐振东、鞠玉清专访
2021-06-22 16:05 卢子涵 

从退休老人的回忆中看山大——徐振东、鞠玉清专访

人物简介

徐振东,男,19343月出生,19589月参加工作,1983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专科学历,19943月获教授资格并聘任。

19588月毕业山东师范学院体育专业,19589月至198810月山东大学体育教研室教师,曾任体育教研室副主任。198810月至19944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任体育教研室主任。19944月退休。

鞠玉清,女,19351月出生,19589月参加工作,大学专科学历,198912月获高级工程师资格并聘任。

19588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物理专业,19589月至196110月泰安农校任教。196110月至19881月先后在山东大学图书馆、光学系、摄影实验室等部门工作。19881月至19902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设备科工作。19902月退休,为威海校区第一位退休职工。

 

为寻找山大故事,庆祝山大建校120周年,在离退休工作办公室老师的安排下,文化传播学院学生传媒中心对校区两位退休老人进行了专访。

 

紧跟时代,抓住机会

   徐振东是从农村考上来的。初升高考试结束后,在等待录取的过程中,听说国家老师紧缺的消息后决定去文登师范学校试试运气,结果就被录取了。高中毕业毕业后,徐振东又顺利地成为了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的一名学生。徐振东所处的时代恰逢各种运动和风波迭起,他又是学生会的成员,因此处在变动的前沿。他先是经历了三反五反运动,又赶上了反右派斗争的风波。随后他被派往黄河边修补大堤,并在黄河边呆了一年之久。回到山东师范大学后徐振东很快就毕业了,因为表现良好,被分往了山东大学。不久之后,国内又掀起了上山下乡热潮,高校学生一年要下乡两次参加义务劳动(春种秋收)。四清运动爆发后,徐振东被派到山东曲阜去协助调查地方贪污腐败的问题。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徐振东前往了山东临朐当老师。等他回到山东大学的时候,校内的红卫兵正分帮别派斗得厉害,徐振东没有参与其中,而是选择了沉默。1982年,文革结束不久,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国家的百废待兴,山东大学也从文革的创伤中走出来,开始恢复学校各项设施制度,重建校内秩序。在一次会议上,徐振东大胆提出了关于山东大学体育组改名的建议,学校接受了他的建议,山东大学体育组正式改名为山东大学体育教研室

   1984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开始组织筹建,身为威海人的徐振东本就想念家乡,于是萌生了前往威海分校的念头。寒假回家时他去见了刘玉柱校长(当时威海分校的校长)向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刘校长的大力支持。做好准备后,徐振东就不顾山大总校领导的劝阻来到了威海分校,筹建威海分校体育教研室。当时的威海分校可谓一穷二白,连一个正规的田径场也没有。教育部领导来威海分校视察时,看到这种情况,决定给威海分校拨款建设田径场,碰巧徐振东在山大总校时参与过修建田径场操场,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在争得刘校长的同意后开始主持建设威海分校的田径场。徐振东一直担任威海分校体育室教研室主任一职,直到退休。

苦中作乐,坚强乐观

  鞠玉清是徐振东的妻子,当时也在山东大学工作。在丈夫的呼唤和学校的邀请下,鞠玉清于19881月份来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据鞠玉清描述,虽然她来到威海校区时校区设施已经大为完善,但来之后的生活也非常艰苦。当时威海的交通非常不方便,从威海分校到市区的公交车从开始的一天一个来回逐渐增长到一天两个来回。每次老师们有急事出门都得借用学校的小吉普车才能做到。交通的不便也带来了生活用品购买的不便。像菜、肉这种生活必须品基本是一周购买一次,有时还要靠学校集体采购,甚至买菜有时都有要抢购的情况。那时的通讯也非常不方便,公用电话也不多,有时只能通过别人带话告知家人,碰上有急事找不到公用电话的情况就只能去街上的商定或者工厂的传达室里面去借电话。

  令鞠玉清印象深刻的是,尽管当时的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十分融洽,业余活动丰富多彩,大家凑一起时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日常生活中大家互帮互助,在工作中更是配合密切。所以尽管生活中有许多不便,但是鞠玉清还是感到非常快乐,每一天都很满足。

心怀感恩,知足常乐

说到威海分校,两位老人的态度出奇的一致:感恩学校。鞠玉清曾提到过一件事,因为种种原因,她一直没有评上副高(高级工程师),当时的退休金跟职称有着很大的联系,鞠玉清本对提高职称没有希望了,没想到学校最后提升了她的职称,让她的生活更有保障了,这让鞠玉清非常感动。退休后学校领导的时常探望也让两位老人感到了温暖。两位老人对自己当前的生活非常满意,对学校十分感恩。

 

总结:从两位老人的回忆中,我们能发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在这几十年间的飞速发展。威海校区由只有一栋教学楼并且连操场都没有的简陋校园发展成现在设施齐备的现代化校园;教师职工队伍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庞大的教师队伍,每年招收的学生人数也是逐年增加。改革春风吹大地,飞旋彩笔绘蓝图。威海校区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党的有力领导,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校区每一位建设者的努力。青春心向党,脚下不彷徨。让我们在铭记党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威海)离退休工作办公室 (离退休党委)  后台管理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编:26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