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综合信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综合信息>>正文
学好党史·讲好山大故事:玛珈山的情怀‍​
2021-05-11 17:21 邹积敏 

 


一、威海校区创建


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由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2012年更名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现教育部备案仍为威海分校)。

1.玛珈山的由来与山上的青松

玛珈山又称麻子山,位于威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北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内。1984年山东大学在玛珈山前建立威海分校,师生把威海方言发音中的“麻子山”听为“玛珈山”,从此,威海校区与玛珈山结缘,“玛珈山”也成为师生约定成俗的名称。

玛珈山北靠黄海,西临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东临威海金海滩浴场,南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海拔108米。玛珈山山顶建有全国高校最大的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如今的这里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山大基因在传承。

37年前玛珈山山前只有几点零星连片的松林(栽种于1958),多数树高不过3米。后来威海校区开拓者们见缝插针,通过30多年的补栽,形成了今天壮观的千亩松林。

万物有灵,这些青松和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威海校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记忆着奋斗者挥洒下的汗水。青松用自己的成长不著一字却记载着学校的发展变化,四时无言却目睹威海校区奋斗基因和人文精神。“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时刻在无声地激励鞭策着每一位威海校区人。

2.艰苦条件,乐观精神

创建初期,玛珈山上松树奚落,灌木不多;山南、山左、山右黄沙弥漫,盐碱沼泽遍地。

早期来校区工作的教职员工中,有人就曾住在校区西部,原威海一中在1958年修建的学农基地南北两排十几间矮小破旧屋落。后来随着建筑物不断增多,南排的西部为总务处办公室,东部为校医院,北排最初是作为食堂,后来改为基建处材料库房。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平房全部拆除,建成了学生宿舍,原来面貌荡然无存。

当时受条件限制学生生活区教学区的门窗是钢制品,家属区门窗是木质门窗。钢制窗扇、木质窗扇与玻璃衔接的空隙是用腻子填塞,随着时间和温度变化,腻子脱落后形成缝隙。每到春秋风沙肆虐时,狂风夹杂着沙尘,穿过门窗缝隙带着哨音钻进屋内;每天早上都要及时清除桌面等处沙尘,甚至一天要多次进行清理。风大时经常把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吹得人仰车翻,满嘴沙尘,女同志用纱巾包住头,男同志没口罩戴,有人就买一副防水护目镜戴上保护眼睛。每当见到被风沙吹倒的人,旁边的人就来句: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以此互相鼓励。

3.情暖人心,种树成林

每当看到或听到有汽车来学校时,校领导带头职工紧跟,都会跑出来看看是否是新来报到的职工,若看到车上有行李物品,哪怕是正在吃饭也自动放下碗筷,出来帮助卸车搬行李,等安顿好后再回食堂接着吃。

那时通往威海市的路全是土路下雨就会造成路面坑坑洼洼职工看到就会主动参加修整路面或挖路边水沟

为锁住风沙,校区经常组织职工栽种松树。记得1989年4月初的一天,在现今的雀园餐厅北面栽松苗,那天突然刮起八级大风,风带着哨音携着沙尘猛烈扑向人身,沙子抽打在脸上生痛。不记得那位同志率先哼起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紧接着四五个人.背着风沙跟随一起低声哼唱起来: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崇高品德人称颂,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哼完后接着干,如今栽在那里的松苗已长成大树。(下图1)

 

每当路过时就想起,就在心中暗暗赞赏:青松那种烈日炎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崇高品格人称颂,也正是威海校区人不屈不挠、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的写照。

4.是阶梯教室,又是学校会堂

建校初期的阶梯教室,坐落在文学楼西面。每当校区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时,都要在阶梯教室举行,是当时校区条件最好的地方。面对当时的艰苦条件时,校区领导就鼓励全体职工,要吃苦耐劳。记得刘玉柱校长曾讲过:我们与延安“抗大”相比,有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有安定的大环境,有国家拨款,缺什么有山大做坚强后盾,我们怕什么?眼前的困难难不住我们。教学科研有问题,我们照搬总校成功的教学科研方案就行,用什么教材,总校给代购;管理方面有困难,我们照搬总校成功的管理制度与方式就行了。时至今日,威海校区方方面面都有山大的基因在流淌、在激励。

 

           2   建校初期建造的第一个阶梯教室


二、威海校区大发展时期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面向21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做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

1.抓住机遇,实现高速发展

以李建军同志主要负责人的校区领导班子看准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时机报经总校批准进行扩招。仅用了五年时间学生由扩招前的1962激增到了12800多,教职工由500人达到了千人,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步跟进。由于优秀人才的加盟,校区教学科研质量等得到很大提高,社会信任度也有了质的提升,高分报考威海校区的学生年年爆满。

2.兴建家属宿舍,吸引高端人才

按规定,高校用地为教育用地,不允许用于建设家属宿舍。当时,学校人工湖东到文化西路大屋公交站点旁河沟有块闲置的土地,当得知经政府批准要卖给企业的消息时,校区第一负责人抢抓时机,多次到威海市委、市政府进行商谈,提出学校要买湖东这块地的要求。通过积极争取几经协商,最终把地买了下来。经过用地调整,兴建了二区5万余平米家属宿舍,保证了引进的人才都能安居乐业。

3.大发展时期的难事---关停修建威大路

 

3    路标处是校区原南大门门卫室地址

 校区原南大门建在现海洋学院东侧,知行楼北侧路北。紧邻海洋学院楼南、原南大门南东西是按威海市统一规划修建的一条东连吉林路西连沈阳路的威大路。威大路起因是当时应威海市政府要求在校区南大门同时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和威海大学两块牌子。修建开通威大路的呼声一直高涨,一旦修建开通成功,校区势必会分成南北两块,开放式的马路,一天24小时不间断车辆通行,噪音势必影响教学与科研工作,既不好管理又难以保证师生安全。校区负责人多次出面协商阻止开通无果在资金紧张教室不足的情况下先是买下湖西楼满足美术教学需求后又因威海市委要求买下原山东省委组织部设立在威海的干部培训中心(现文华苑),至此修建威大路的呼声戛然而止。

这座荒废的桥至今仍然坐落在海洋机电装备应用实验室“材料与空间科学科研楼”之间的河沟上。

4、重视环境保护,始终坚持绿色发展

当初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表现在一是在面对修建音乐喷泉、建造“航”雕塑,按规划需要砍掉部分松树时,提出:要尽量保留原有的松树,理由是这些松树高大,砍掉可惜,移栽成活率低,留在原地,稍加管理,夏天可为行人或驻足观看音乐喷泉者遮阳挡光,让人其乐融融,何乐不为。

 

 

 

 

 

 

 

        4 建音乐喷泉留下茁壮成长的松树                               5大型雕塑“航”北面留下的苍翠松树

二是修建南大门时,又提出:不要栽种外来树、外来草,因为它们有不服水土现象,即使栽上后花费较大人力物力,成活率也不高;要栽上适应本地气候的松树,不用管理,照样茁壮成长,一年四季郁郁葱葱。

 

  6  栽种在南大门两边的松树

这些松树目睹夏季送走学子,秋季迎来新生;守望着树下经过的学子,见证着人来人往、旧別新替。

5.勤俭节约的美德,依然在传承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校区建设初期,经费紧张,职工们自觉开展节约,白纸一面用完,舍不得扔掉,留下再用。如今,不论走到校区那个办公室,经常看到,打印机、复印机旁,都留有一面纸用完,剩下的一面没用留下以备再用;还有不少人,每到下班时都仔细查看微机、打印机、空调等电源是否关好,坚持做到不浪费一度电。


三、现今的威海校区


1.校区规模

现有12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35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文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可在24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8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可在17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后,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国际学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统招本科生14500余人,国际学生5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2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82人。

2. 建设中的新工科与交叉学科科研楼

现今校区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先导的理念,勤俭节约,调动汇集一切财力兴建10万多平米“新工科与交叉学科科研楼”。其中“材料与空间科学科研楼”项目为威海校区“十三五”基本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属于山东大学重点建设项目,使用教育部“双一流”国拨资金建设,于20196月开建,计划2021年竣工,现已率先封顶。该项目占地面积约6580平米,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米,建筑高度达91.9米,其中地上23层,地下2层,较好地解决了科研用房不足的问题。

  7 材料与空间科学科研楼封顶(图片来源基建处网址)

3.共建中的山大实验学校

2020623日,山东大学和威海高新区合作创办威海高新区山大实验学校。该校是由威海高新区投资兴办、委托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管理运行的公办学校。学校建设用地面积9148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628,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9183。目前小学部和初中部教学楼已封顶,高中部也在筹划论证,是一所涵盖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今年就能够实现小学部的招生。这一举措为职工子女入学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既可解决了困扰教职工多年的子女教育问题,也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威海校区创造了条件。

 

       8  威海高新区山大实验学校(图片来源威海信息港)

4.校区特别重视统一战线和离退休工作

30多年来50多人分别在威海人大做兼职常委在威海政协做兼职副主席当选政协委员担任民主党派主委等职务。无党派人士陈耀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为大批努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者起到示范效应。政协委员李善杰老师和儿子李彦霖为庆祝校区成立30周年捐赠了以校内景观为主题创作的价值百万余元的《鹊华畅春图》巨幅作品,在校内外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9   悬挂在校区知行会堂二楼《鹊华畅春图》

目前,第一批威海校区开拓者们多数都已退休,这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同志特别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因为那是他一生或退休前都在奋斗工作的地方可以说学校已经融入他们的血脉,成为生命里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是人退心不退,依然在发光发热。

校区党工委和离退休党委对老同志的生活非常关心,经常探望慰问走访老同志,经常向老同志通报学校发展情况,组织老同志进行政治学习,利用调研问卷和网络手段等形式征求老同志的意见与建议,设立和修缮老同志的活动场所和健身设备。

按照离退休党委工作要求和部署,各党支部正在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迎接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老同志们积极参加“学好党史•讲好山大故事”征文活动,把对学校对事业的一片赤诚传递给新一代山大人。


四、结束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展望未来信心满怀,因为我爱玛珈青松,更爱威海校区。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威海)离退休工作办公室 (离退休党委)  后台管理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编:264209